“校园科技馆”要本着应用为先的理念,充分开发教育资源,大力拓展活动。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积极整合于各学科教学,让科技设备在课堂教学中大显身手;二是尽可能地做到馆藏设备免费开放,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开拓学生的第二课堂。
“校园科技馆”的建设是否成功,关键在应用,要充分挖掘应用潜能,提高使用效率。从学校的实际考虑,要想固定时间是不现实的。所以要求在活动形式上要因地制宜,灵活多变,参观型的活动在大型科技馆中是一种普遍形式,但在“校园科技馆”中有明显的不足,首先是由于场地有限,不能同时容纳整班学生的参观活动,其次由于时间有限,设备有限,学生在以课时为单位的短时间内根本不会有深入的认识,因此,“校园科技馆”的活动,以针对性和零散性为主要形式。
校园科技馆的展品设置以“始于欢乐、终于智慧”为目标,以科技教育为主,让青少年学生置身于他们生活中所能遇到的各种科学现象和结构模型之中,引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充分体验科学乐趣并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展区设计和展项设置围绕体验、发现、创造等理念进行,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展开科学探索活动的条件,充分体验科学所带来的乐趣,在玩耍中形成“乐于探索、热爱科学”的品质,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植下科学的种子。科普教育的4大支柱
一是学校:学校教育强调基础学科知识的接受和理解,强调学科知识框架的形成和应用。
二是媒体:包括报纸、书籍、影视、网络等,其优势是趣味地表达科学的原理或综合应用,用图文或影视作为载体,演示和讲解综合性的新知识及其发展的历程,更注重科学思想的传播。
三是科技类博物馆:科技类博物馆不仅可以通过各种标本、实物、模型、互动体验设施、多媒体互动和演示设施来传播现代科技知识,而且十分强调个体的参与性和体验性,因此在倡导科学方法和弘扬科学精神上具有非常独特的优势。
四是科普活动:包括科技周、科普日等各种科普活动。科普活动的目的通常是在较短的时间里在社会上营造浓厚的科普氛围,引发公众对当前科技热点的关注。
无论是学校、媒体、科技类博物馆还是科普活动,都不能互相替代,它们发挥各自在科学教育上的优势,又互相补充,形成了当前科普工作的4大支柱。
世界上发达国家对科技馆事业的发展高度重视,称之为“有远见的投资”,举全社会之力兴办科技馆。目前,世界上的4000座科技博物馆,稍有名气的900座,大部分集中在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与它所拥有的科技馆的数量成正比。
科技馆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是一个间接作用的过程,它是通过提高国民科学素质,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来实现其价值的,如果说是因为经济实力建设了科技馆,倒不如说是因为有了科技馆才使得社会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虽然我们无法在短时间里用具体的数字和尺度来衡量科技馆对社会经济作用的大小,但是可以肯定,它使国民具备的科学素质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起到的促进作用是无法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