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基础:
1、颌骨的可塑性:颌骨,尤其是牙槽骨是人体骨骼中活跃的部分之一。颌骨的改建包括和吸收两个过程,这是颌骨的重要生理特征,也是正畸的基础,所以矫治过程中颌骨的变化主要是破骨与成骨的平衡的生理过程。
2、牙骨质的抗压性,在同一正畸施力条件下往往只有牙槽骨的吸收,却没有或只有少量的牙骨质的吸收。
3、牙周膜内环境的稳定性,正畸矫治完成后经过保持,牙周间的宽度、牙周膜与牙槽骨以及牙骨质的连接都能恢复正常。
正畸适应症:
1.牙齿拥挤患者:表现为牙齿里出外进,不美观,不易清洁,易患,易形成牙,导致牙周疾病。
2.前牙反(牙合)又称“地包天”,表现为下前牙咬在上前牙的外面,有些人仅仅牙齿反颌;有些人不仅牙齿反颌,面部骨骼也畸形,称为骨性反颌,表现为上颌骨发育不足(后缩),下颌骨发育过度(前突),造成面中部凹陷,侧貌为新月形,影响美观和功能。
3.牙间隙患者,表现为牙齿间的缝隙过多。
4.深覆盖:又称'暴牙',有的仅仅表现为上前牙前突或下前牙里倒;有的则是骨骼畸形。这些人当中有的上前牙和上牙床过分向前突出,而下巴颏却缩在上嘴唇的后面,或者根本就没有下巴颏的形态。
5.双颌前突,或上下前牙前突,造成唇部前突,嘴唇用力才能闭上,开唇露齿的患者。
6.后牙反(牙合)、锁(牙合):影响咀嚼功能,长期可能导致上下颌骨偏歪畸形。
7.深覆(牙合)(前牙咬合过深)患者:表现为咬合时看不见下前牙;有些人同时伴骨骼畸形,表现为下面部短。这种畸形易咬伤上牙龈,还易导致前牙的疾病及面部关节疾病。
正畸:
5、正畸疼痛与牙体松动:在正常情况下,每个牙都有一定的生理动度以便缓冲咀嚼压力,防止牙齿受创伤。在做牙齿正畸时,牙齿松动度增加,这是正常反应。不过这种牙齿正畸的副作用是可以恢复的。患者及家长的配合:矫正疗程较长,在此期间患者,家长与医生必须很好的配合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牙齿要移动时需要牙槽骨和牙周膜重建,这主要是因为牙齿是靠牙周膜固定在牙槽骨里的,这样牙齿就会变松动。但牙齿矫正到正常位置停止移动后,牙齿能够通过自身的修复能力便牙周膜重新附着而变稳固,不会发生性的损伤。所以,如果临床上发现牙齿松动度太大,应暂停加力,让其恢复段时间后继续加力。6、牙髓反应:在牙齿正畸的初期,牙髓内产生轻度的、暂时性的反应,表现为患者在家里的头几天内有疼痛或不适感,但实验证明,这种影响是没有临床意义的。这也是牙齿矫正的副作用之一,不过是暂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