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人生难免不如意时,你懂得排遣就好
??谈?????????????????????????????????(一)读中国史的人,不会不注意两大史例,一是纪传体,一是编年体
我的一位老师说:纪传体史与编年体史最大的区别在哪儿?比较详细与比较粗略地记录了中国官场人物勾心斗角史矣!一是艺术化再现当官的官场生活,即上班日志;一是若小民的生活帐本,不过记录的不是萝卜5角,白菜2角,而是官场斗争流水帐,如此而已
两类史互读,互为补充,史之阡陌可见
其中有不变的,有变了的,有可变的
研史的人说:司马迁开创了中国纪传体史之先河!杂糅与创新与死脑筋不变之事常有
人说:时代局限致
历史不是一把椅子
长宽高,占据空间有个定法的
当代立史者立当代事,有良知的史家虽将谀颂不当做重要工作,而有眼光的读者还是以读隔代史家之史觉得可靠些
不论是那个史家真能做到直言,中国历史是断然少有这个幸运的
我从前读历史中的变革部分这种怀疑之大,较之读其它史一点也不含糊
这虽有我老师的偏见,更重之在于我这样的读者也没有读史的胸怀
几流的读家对应几流的史家,国情使然吧!(二)中国的变革为什么那么少,那么难?我想大抵因为史家故意少记或误导的结果
这个原因不挖出来,就会误以为中国人是缺乏变革的黄皮肤人了
我相信其它国家也有不适应变革的环境,不独中国有
以变革之事,指斥史家一人,不公平
让史家一人承担风险,不合理
而不将思考之触角关注这一角,又实在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三)中国式的劝诫最多恐吓的威势
对于改革者更是这样
从劝到直接威吓到镇压
其中的态度是这样变迁的,劝是温婉,吓是警告,镇压则诉诸于武力
先出头的椽子先烂是劝诫;再不行了,初生牛犊不怕虎,头直摇,年轻人不知世事之艰啊!改革家商鞅是被车裂而死的,你怕不怕?不怕,给你个反革命帽子戴之,让你在囹圄中反省反省,再不行,毙之
给改革者松松绑,这句话少说为佳
古制不可更也!老人说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匹夫是干啥的,当炮灰的
将军是将士的鲜血垒建的
将军之所以少有生命之忧,是因为将士的保护
将军的智慧则是保全将士也可故意让部分将士送死,就看谁幸运或高尚要做被将军送出去的那一部分了
问题来了
改革的结果使将军成为领袖了,将军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又要大义灭亲了
张养浩的慧眼: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古代中国的改革最多循环的则是百姓的命运依然是百姓的命运,有一句话你听: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改革家带领了百姓,也代表了百姓受益
在共患难成功之后就更不能一样了,突出的表现是改革家多能代表百姓受益
百姓的受益大着,是啥?打个比方,利益是一只鸡
领导有分配权、优先占有权、知情权
群众没有
领导的美德给群众一地鸡毛
群众安慰自己,总算没叫恶人吃成鸡
再一次革新又来了
很少是群众中的觉醒者,更多的则是领导中的领导
即便是群众中的觉醒者,当了领导便又不是群众了……一声叹息,满脸失望……(四)改革最大的难题是重新审视并分配当权的利益
当权的历来是少数人
有人言:君主制的废除意味着每人都有可能成为总统
有人对曰:皇帝一分钟死一个,也轮不到我当
解决了权力问题,才能解决体制问题
不然,啥体制都是当权者手段而已
清帝退位后,权力问题没解决
遂出现走马灯似的当权派
今日你当皇帝,明日我当总统,后天对出台一个皇帝,又是贿选,又是军阀混战,热闹得很
虽然,政变也算得是一种改革,可不是说着好玩的,胜则合法,败则,反革命也
尽管政变也是改革,可没有谁提倡政变,倒是提倡改革的要多些
不是改革不好,而是已得利益咋安排
还是祖制不可更的好
你想改革吗?你想推翻我呀?——反了!改革的最高形式当然是暴力革命
不过送死的不是最终当领导的人
受奴役的还是我们的平民
(五)历来改革都建立了一些制度
受制度之益之人众吗?历来改革的天敌是腐败
中国人民受其害少了吗?历来改革最需要的是民主
中国人民受益几何?对于改革,我们确实应同情改革者,因为有绝对多数者连自己性命尚不保,还得保人民的利益,我们不必苛求了吧!为什么改革者那么不会保护自己?想想看,谁与利益不熟悉,偏偏这帮人要疏远利益,当陌路人,这样聪明的人为了理想顾不了那么多的品质,我汗颜!改革是文明进步的幸运,改革者是民族与人民的幸运,北魏孝文帝是改革群体中极少数个体的幸运
我这样思考了,又觉得搞改革还是皇帝或者权力最大的人宜为
我为我的不作为而痛心,更为难言之隐而揪心
人啊!我有话想说,我更有许多事要做……????
应该值得骄傲的是,在那个山沟沟里的小乡镇上,我们家还是当时独一无二的双职工家庭呢,那时双职工家庭,真可以称得上是凤毛麟角
父亲是这个小乡镇的中学校长,母亲在小学里教书
父亲知道政策要活了,便冒出了开荒种地的想法
记得那是横断山脉里初春季节,云贵高原上的阳光,懒洋洋地将群山浸染得格外的艳丽和夺目,苏醒过来的树木们生机昂然
星期天,父亲突然说:“阿文
我俩父子上山里去,找块荒地
”我知道这是父亲早就预谋好的,只是苦于没有机会实现而已
因为一方面的确吃长饭的我们,需要补充粮食;另一方面他看到周围的孩子都出生在农村,只有我们吃皇粮,在那里娇贵地供着,生怕我们“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如果有块荒地,既可以解决我们眼前的困难,还能消除我们的傲气,锻炼我们的意志,培养我们的自立意识,这真是双赢的大好事啊!这些深邃道理,只有现在回想起来,才领悟出父亲当时的真实意图的
可那时开荒种地苦不住的时候,心里还暗暗责怪父亲的多事和残忍
对我们山里人来讲,对农民来说那就不管它有没有什么风采,这夏天的粮要收,秋天收的粮也要在夏天种下去,是“夏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砍掉枝桠的桦树给另一伙人扛到江畔宽阔地带,在岸边,还有一伙人蚂蚁样啃食粗壮的原木,用不太锋利的石器剥浆液充足的桦树皮
他们干得很小心,生怕哪一斧子下去错位,造成前功尽弃
对于这种活计,他们干得谨慎而娴熟,石头下压的整张桦树皮,就说明他们称得上能工巧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