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氯酸钠和Sanosil杀菌效果对比
杀菌效果
次氯酸钠杀菌效果明显优于三诺西。2mg/L次氯酸钠在不同反应时间后,细菌总数均低于40CFU/mL。而2.0mg/L三诺西预氧化反应后,水中细菌总数均在800CFU/mL以上。可见,三诺西对原水细菌去除效果较差,远不及次氯酸钠杀菌效果好。
结论
(1)三诺西在水中有效成分衰减缓慢,可以保持水中稳定的残余有效成分浓度,具有持续的消毒(氧化)能力;
(2)三诺西对叶绿素a去除效果较好,优于次氯酸钠去除效果;
(3)三诺西对原水中藻类和细菌去除效果不及次氯酸钠。
次氯酸钠在南方二次供水系统中的应用次氯酸钠在南方二次供水系统中的应用
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数量的不断涌现,二次供水系统的应用也日益增加。自来水进入二次供水设施后,由于水力停留时间较长,水质会因二次供水设施或其他外界因素污染而引起变化,细菌学指标超标和余氯量为零的现象时有发生。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颁布,指标由原标准的35项增至106项,并对原标准35项指标中的8项进行了修订,大幅度提高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指标数量,对水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规定氯消毒副产物和的限值分别为60μg/L和2μg/L,对其他卤代烃也作了相应的规定。氯消毒剂灭活细菌和病毒的效果较好,而且可以保持一定的剩余浓度,但是会产生卤代消毒副产物带来健康风险。控制出厂水中氯消毒副产物含量,使其达到新标准,饮用水氯消毒副产物控制技术更加引起科学研究者的关注。但是随着饮用水“新标准”的执行,对二次供水采用次氯酸钠消毒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次氯酸钠是一种、安全、广谱的杀菌、消毒剂。与传统的相比,其不仅安全便于贮存,而且在消毒过程中一般难以生成不利于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次氯酸钠消毒出水中和卤含量均比消毒低,同时,NH3-N、TP和CODMn去除方面也具有更好的处理效果。可见,在保证消毒效果的前提下能够降低出水中消毒副产物的产生量,采用次氯酸钠进行消毒,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消毒方式。
鉴于二次供水水力停留时间可能稍长,如何针对南方水质特点,尽可能低的投加药剂量和合适的投加时间间隔是抑制微生物生长,减少副产物生成以满足用户端水质达标关键所在。本研究拟通过改变药剂投加浓度、水力停留时间、水质条件、泵的启动频率等条件,探索其对消毒剂的衰减及消毒副产物的生成规律。
次氯酸钠对于植物培养基灭菌的研究次氯酸钠对于植物培养基灭菌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5年3月26日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起源于20世纪,至今有100多年的历史。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众多技术的集成,其中,灭菌技术是组织培养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之一。灭菌的方法包括高温灭菌、过滤、乙醇灭菌等,其中,高温灭菌又包括高温蒸汽灭菌、干热灭菌和灼烧灭菌等。目前,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灭菌方法均是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方法,灭菌温度121℃灭菌时间20min。这种方法的优点有灭菌、不易污染。但是,高压蒸汽灭菌也存在着以下缺点,设备较贵、消耗能源多、灭菌时间长,在高温蒸汽灭菌过程中,培养基内会发生一些化学反应,培养基的成分会伴随着发生一些变化,如在121℃,20min条件下,59%的赖氨酸和精氨酸及其他碱性氨基酸被破坏,蛋氨酸和色氨酸也有相当数量被破坏;培养基的灭菌数量有限,生产成本较高等。由于上述缺点,尽管组织培养技术已有将近百年的历史,技术也相当成熟,迄今为止,主要应用于科研或小规模的生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