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厌氧颗粒污泥菌1种的培育及产业化生产,解决废水处理 领域高1效厌氧1来源不足的困难,为第3代厌氧反应器在我国的推广与应用创造良好的环境.采用水力条件更有利于颗粒污泥的形成的IC反应器,用厌氧消化污泥作为接种物,用柠檬酸废水培育出颗粒污泥菌1种.通过3个月的培育,IC厌氧反应器负荷达到20 kg/(m3·d)以上,达到了IC反应器的佳运行负荷,并成功地在1 700 m3IC。
颗粒污泥形成的快慢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接种污泥的数量和性质[1]。根据Lettinga的经验,中温型UASB反应器的污泥接种量需稠密型污泥12~15kgVSS/m3或稀薄型污泥6kgVSS/m。高温型UASB反应器佳接种量在6~15kgVSS/m3。过低的接种污泥量会造成初始的污泥负荷过高,污泥量的迅速增长会使反应器内各种群数量不平衡,降低运行的稳定性,一旦控制不当便会造成反应器的酸化。
厌氧污泥颗粒化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制成厌氧颗粒污泥受有很多因素影响,可以归纳为:环境因素、废水特征、接种污泥和操作因素。废水的厌氧处理主要依靠水中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来达到处理的目的 ,不同微生物的生长需不同的温度范围 ,根据反应器中微生物的这一特性 ,通常将反应器分为低温 (16~25℃)UASB反应器、中温 (30~40℃)UASB反应器、及高温(50~60℃)UASB反应器。
厌氧颗粒污泥胞外聚合物的影响因素研究:为明确厌氧颗粒污泥胞外聚合物 产生的影响机制,通过改变pH、污泥负荷(Ns)和C/N比,研究厌氧颗粒污泥及其上清液的EPS(胞外聚合物)产生量及组分多糖、蛋白质的变化情况,采 用红外光谱对比分析了pH、Ns、C/N比对EPS分子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过酸、过碱和不适当的C/N比不利于厌氧颗粒污泥形态保持和微生物生长,但 Ns对厌氧颗粒污泥形态的影响不大。